查看原文
其他

视频 | 贺岭峰(下篇)我们看到了太多伤心的案例,做父母最重要的是维护好亲子关系

此念出品 此念课堂 2022-05-08

历时一年,“此念”出品

《生命·成长》系列教育纪录片  

于2018年12月20日正式推出第一季:

 

凯叔讲故事APP 创始人 凯叔

正安康健 创始人 梁冬

心理学家 贺岭峰

水墨画家 林曦

一土教育 联合创始人 李一诺

探月学院 创始人 王熙乔

教育家 赖念华

漫画艺术家 蔡志忠

前芬兰驻华大使馆科学与教育参赞 Dr. Mika

九位教育实践者,向“此念”讲述他们个人成长中的关键时刻,共同探讨什么是好的教育。因为 ——


教育,关乎人类的未来。

嘉 宾 简 介

贺岭峰 

心理学家 

博士生导师

教育部心理学教指委委员

三十余年心理学一线教学研究经验

因美满的家庭和优质的亲子关系

2016年被评为“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”

👇 点此观看《生命·成长》| 贺岭峰(下篇)精彩视频 👇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&vid=q0828d4e8oq

在这一期访谈中,我们请到了贺岭峰正在日本学动漫的女儿,与父亲共同对话。

 

女儿在谈到对父母的感受时说:“好像现在的孩子都不耐烦去和上一辈人磨合代沟之类的问题。父母和孩子沟通方式不当,就会使孩子每次看到父母亲来,(觉得)好烦好烦!然后门一关,把自己关起来。作为年轻人的角度,我觉得还是要多体谅一下上一辈。”

 

当问到她:“你是这样做的吗?”

 

女儿回答:“我不需要磨合吧,他(父亲)做得比较多,他体谅我比较多。”

 

贺岭峰说,现在最悲哀的事情是,有多少家庭,为了一道数学题,为了一张卷子破坏了亲子关系,关系被破坏之后是不可修复的,因为你跟孩子相处的时间就那么长。

 

皮克斯华人女导演的小动画《包宝宝》前段时间刷屏,里面很多情节与现实生活如此惊人地一致——许多家长在孩子接近成年的时候,才猛然发现,他发生了任何事情,你无从知晓;你说的话,他根本听不进去。

 

 “我爱你,所以我必须要管你;你是我的孩子,所以你必须听我的”难道这样的逻辑有错吗?亲子之爱,或许真的不太一样。

 

“这个世界上,所有的爱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我们关系的亲密和融合,只有亲子之爱不是。亲子之爱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分离,我爱他,是为了离开他。”

▲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

15分钟,听贺岭峰分享成长案例

“做父母最重要的是维护好亲子关系”

《生命·成长》系列教育纪录片 第一季 

 贺岭峰访谈(下篇) 全文阅读

二次元是这一代孩子的基本生存方式

用学习成绩解决所有问题已经不灵了

现在的孩子既生活在二次元空间,也生活在三次元空间,他有的成就感是来自于学校,有的成就感完全可以来自于虚拟空间。

 

如果他在虚拟空间当中能找到成就感也很不错,但很可惜我们很多家长把他的电脑也收了,把他的键盘也收了,他在那儿也找不到成就感了,就比较麻烦了。

 

这是这一代人的生存特征,是他的生存模式,那是他的世界,你把那个世界收走了,将来他们在那个世界没法活。

 

我女儿从上小学开始,上网就是随便的,晚上回来你只要做完作业,可以无限制地随便上网打游戏。如果你觉得级别不够,我可以给你买点卡之类的,我经常偷偷陪着她一起出去买点卡,她妈妈都不知道。

 

如果不让她上网、打游戏、看动漫,会伤害她的人际关系。别人家小朋友看,看完第二天早上上学的时候说,昨天我看什么怎么怎么样,你这边和傻瓜一样,下一次人家再聊天就不带你聊了,你连个谈资都没有。

 

将来这些孩子们长大了,她靠什么活在这个世界上?我这代是这样的——只要我学习好,我就什么都会有——我只要考上好大学,我就有好工作,我就有好的生活,房子什么全都有了。现在这代人再用学习成绩解决所有问题已经不灵了。


女儿被请家长,我为什么回家不训女儿?

 

什么叫做亲子关系?就是你能跟你的孩子保持正常的关系,你对他就有影响力;如果你不能跟他保持正常的关系,就不再有影响力了。所以做父母第一件事情就是跟他保持关系。

有一次数学老师给我打电话:“你是那个谁谁家长吗?赶紧到学校来一趟!”


我赶紧请假,就往学校里赶,一路上内心很忐忑。


过去之后,老师说:“你们家长是不是觉得生完孩子就没啥事了?教育孩子的事全部推给我们学校的老师了?”


我说:“不是,我们家长有责任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。”


“你还知道啊!我们现在要求孩子完作业以后家长要检查签字,你们家谁签字?”


我说:“我签字。”


“我知道你签字,所以让你过来的,你签字之前你检查吗?”


我说:“我检查啊。”


“检查什么检查!你知道吗,你孩子同一道数学题现在已经错第四遍了,怎么做家长的!”

 

我被人家狂训了一通,训完了出来心情很不爽。过一会孩子放学了,到家先吃饭,因为我心里不高兴,我谁也不理,我就自己在那吃,我女儿就偷偷看我,看我我也不理她。

 

她就问我:“老爸,今天下午是不是我们数学老师把你叫到学校去了?”


我说:“是。”


“他跟你说什么了?”


我说:“你最近一段时间的考试,数学的卷面明显比以前整洁多了,老师通过这件事情看出,你现在学数学的态度比以前更加端正认真了,就是希望你以后在做题的时候要认真审题,要多验算,这样你的成绩就能提高了。”


她说:“就这些?”


我说:“就这些。”

你说我为什么不训我女儿?

 

数学老师为什么训我?因为他心情不好。小学数学就那点东西,没什么复杂的。所以他一直认为他是个很优秀的数学老师,直到遇见了我女儿,那么简单的题教四遍没教会,自尊心受到了强烈打击——这到底是你的问题还是我的问题?他保证已经把我女儿训了好几次了,训完了以后还错,要崩溃了,就想到我了。

我也不知道他训完我之后是更开心了,还是更不开心了,总之我是不开心了。回来我再把我女儿训一通,我跟那个数学老师有什么区别?那只是宣泄我的情绪,跟我女儿没有什么关系。

最重要的就是,我女儿那道数学题跟我也没什么关系,我才不去管那道数学题呢。数学老师都讲不明白,我心理学老师怎么能讲明白?

所以我的情绪问题是我的问题,老师的情绪问题是他的问题,这些事情跟我女儿都没什么关系。

为人父母,总得替人扛一点东西

最重要的是维护好亲子关系

不要把自己的情绪转嫁到孩子身上

为什么不训我女儿?因为我觉得,一个人有什么资格让另外一个人管你叫爸爸妈妈?你总得替人扛一点东西,老师训你一下回头你就把孩子训一下,那你还是亲妈么?

 

所以,这些东西是做父母就应该承受的,你的问题由你来消化,不要把它转到孩子身上。一道题不会做,也不是你发火就能解决的。

 

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,我跟我女儿的关系,怎么能因为一个外人说两句坏话就被破坏了?

 

我最重要的事情是保持跟我女儿的关系,我绝对不会做班主任第二,不会做班主任在家庭中的代理人,我也绝不做家庭教师。那不是我应该干的活。

 

跟孩子保持正常的关系,跟他有一个良好的体验,你对他的影响就在,他的生活就是你可以进入的。

 

现在最悲哀的事情是,这个关系断裂了,他什么事你都不知道了,他花很多时间骗你,对付你,你说的话他根本不听。

 

有多少家庭,为了那一道数学题,为了那一张卷子破坏了关系,破坏了关系之后是不可修复的,因为你跟孩子相处得关系就那么长。

 

以后他越来越容易受同伴的影响,父母的影响力特别有限。所以如果你不在这个时间把关系处理好,你对他产生的影响真的是微不足道。


孩子拒绝跟你沟通,这才是最大的悲哀


尤其是现在变化的时代,父母可能要放下身段讨好孩子,才能维持好这种关系。因为你要不断去关注他所关注的东西,学习他使用的词汇,去理解他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方式。

 

虽然跟我们那一代不一样,但是他也许是对的,也许是更符合未来的要求的。这意味着你要放下自己。

我们看到了太多的伤心案例,我做心理咨询的一个女孩,2000年出生的,马上也要去美国读书了。

 

她父亲从另外一个城市给我打电话,“贺老师我女儿下周要到你那去,这次去我建议你问一下她,看看她关于下一步的升学有什么考虑,她想学哪一个专业和方向,这样我们提前好做一点准备。”然后说,“你不要说是我来问的。”

 

我说,“没问题”,但是我放下电话内心涌起特别悲哀的感觉。

 

因为这是爸爸和女儿之间没有比这更正常的交流了,但是他们家连这样的交流都没法进行了,必须通过第三者才能知道,还怕女儿知道。

 

最后留学中介要给孩子写自传推荐信,先让这个孩子介绍一下自己,然后就跟他爸妈老师聊这个孩子怎么样。他爸就说,“我也不太了解我的孩子,上海有个贺老师,他比较了解我的孩子,要不你给他打个电话吧,问问什么情况。”

 

所以很多家庭的亲子关系被破坏,伤害的是那个家庭最根本的东西。

其实今天做父母,没有那么麻烦,我们现在完全想多了。就是当爹就好好当爹,当妈就好好当妈,我们演好父亲和母亲的角色——我们不是去拔苗助长,让他长成我们心中那样的人。我们是给他提供一个平台和机会,让他长成属于他自己那样子的人。

只有亲子之爱是为了分离

我们要为孩子提供爱的支撑

你今天教他所有的东西,明天都可能会过时没用的。

 

唯一能够做的是,不管把孩子放到什么样的情景当中,他都能在那个情境当中活下来,能迅速建设他的社会支持系统,他在这个系统里能够活得很开心

 

所以这个世界上,所有的爱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我们关系的亲密和融合,只有亲子之爱不是。亲子之爱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分离——我爱他,是为了离开他。

 

我们是希望有一天,我们不在他身边的时候,甚至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,我们曾经给孩子提供的那种“爱的支持”,能够让他活得更好,活得更成功,活得更幸福。这才是我们应该给他提供的那种爱的支撑。

▲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

这些声音并不是答案

因为教育没有标准答案

教育并没有终点

我们一直在路上

……

《生命·成长》系列教育纪录片

2018年12月20日开始

每周四上午【此念】公众号首播

优酷/爱奇艺/腾讯视频 联合播出

敬请关注“此念”出品

《生命·成长》系列教育纪录片 第一季

听九位教育的实践者和觉知者

凯叔 / 梁冬 / 贺岭峰

林曦 /李一诺 / 王熙乔 

 赖念华 / 蔡志忠 / Dr.Mika 

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

一起思考教育的本质是什么 

《生命·成长》收看方式

⭐ 关注【此念】微信公众号,2018年12月20日开始,每周四上新


⭐ 优酷视频、爱奇艺视频、腾讯视频等平台,搜索关键词“生命成长”即可。

- 阅读推荐 -

点击文字即可阅读全文

👉 《生命·成长》系列纪录片 | 贺岭峰(中篇)你没有权利规定另一朵花如何开放,父母过好自己的生命,就是对孩子最大的支持

👉 《生命·成长》系列纪录片 | 梁冬访谈:儿童教育的本质,是关注那些不变的东西

👉 《生命·成长》系列纪录片 | 凯叔访谈:让孩子成长是父母的需求,不是孩子的需求,孩子想要的是快乐,“不着力”才是好的儿童教育

原创内容,如需转载,请先联系我们

合作联系:info@cinianchina.com

点击阅读原文,看生命成长系列更多精彩视频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